七一前夕 西柏坡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为迎接党的88岁生日,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2009年6月26日,义马市检察院30余名检察官在党组书记、检察长水宝泉的带领下,远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图为检察干警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了入党誓词。
在这里,大家又一次的回顾了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要,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去学习,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11月11日,宁波市李惠利中学党总支的全体党员一行50余人,前往革命圣地江苏常熟市沙家浜镇,参观仰慕已久的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沙家浜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新四军抗日游击根据地,又因为同名现代京剧而闻名遐迩。最近电视连续剧《沙家浜》的播出,更增强了我们一睹革命圣地的欲望,怀着对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等革命先烈不朽身影的崇敬之情,带着对革命圣地的寻觅之意,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我们踏上了通往革命圣地的旅程。去接受一次生动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走进沙家浜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叶飞同志题写的照壁: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以东直到上海地区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这段话深深阐述了沙家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作用。
----穿过“东进桥”来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和他陈列的物品,默默地记载着那段人民抗争的战斗史,参观纪念馆前看到的一段前言,让我们体会到修建这座纪念馆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人牢记沙家浜的革命史,珍爱沙家浜的军民鱼水情!纪念馆内参观的路线曲曲折折,体现了设计者的独特匠心,它表示了中国人民曲折前进的革命道路和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永不忘记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和历史。纪念馆内陈列着革命先烈的遗物和遗迹,我们认真地参观并且积极的思考,被那些革命战士的精神所鼓舞,我们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在学校中应该努力工作,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出纪念馆,我们跨上了游船来到了芦苇荡,想起当年新四军36名伤病员在此藏匿,虽身处险境却意志坚定。正是这36名伤病员的坚毅的革命精神,在短短时间里作燎原之势,一时间激起沙家浜数万民众抗战的浪潮,他们的带领下,经过沙家浜人民的不懈奋战,最终取得抗战的彻底胜利。
----通过这次的红色之旅,使全体党员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洗礼,爱国主义在我们脑海中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我们此时更能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新时期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去。为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月1日—2日,我们一行三十多名共产党员,驱车六百多公里,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前曾经无数次在影视资料中看到过西柏坡,真正身临其境,站在伟人旧居前面,坐在曾经召开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会议室里,听着导游介绍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面对党旗又一次光荣地举起右手,对于我这个青年党员来说,震撼心灵,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6月30日到7月3日,为庆祝党的88岁生日、过一次意义深刻的党组织生活,处党委组织带领29名党员同志和积极分子怀着无限崇敬和向往之情,奔赴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走进西柏坡,就走进54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就是走进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它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上世纪的40年代末,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转移于此,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此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此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进行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奠定和培育了特色鲜明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西柏坡时期正处于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夜,我们党面临着由农村向城市、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由夺取政权向建设国家的历史转变。在这一重要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论我们党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都必须高度重视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努力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亲赴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所倡导的“两个务必”,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昂扬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全面实现十六大确定的任务目标,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前往西柏坡的路上,导游如是介绍老区人民的革命情怀。“当年之所以选定西柏坡作为撤离延安后的中央及军委临时所在地,一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前临滹沱河,背靠太行山,进可攻退可守;二是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保证自给自足;第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人民群众的革命素养和革命热情。”当年的人民群众,就是用这样的深情,支持了共产党,支持了子弟兵,支持了全中国的解放。“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走进西柏坡,我们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看到了毛主席及党的主要领导人在这里指点江山、指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身影,似乎听到了当年党发出的每一句响亮的口号。置身在那些由民宅改造成的办公室、指挥所,看着那一幅幅略微发灰的珍贵照片与手迹、一件件珍贵的物品,感受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当年留下的英雄豪情,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无与伦比,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油然而生。
在毛主席旧居,一盏油渍斑驳的油灯,一张密密麻麻的军事地图,一座由普通农家房舍组成的大院见证着一代伟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日夜操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身影。
三张八仙桌、几把旧木椅、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地方,就是当时的中央军委作战室。所以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但是就是在这个“最小的指挥所”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成功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奠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局。
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盏盏布满油渍的油灯、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一篇篇带有历史印记的手稿……毛泽东推过的碾子、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的马灯、董必武纺线的纺车……所有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无不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而我们后人从目睹的这一切一切中,能强烈地感受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西柏坡”就在我们面前,我们该如何来继承这份极为珍贵的历史财富呢?在那些历经沧桑的纺车和石碾前留个影与西柏坡精神相融?在那巧妙糅合了三大战役壮烈场面的巨幅油画前面用数码技术把我们现在的形象汇入到那个历史的氛围当中?这些都可以做到,然而这些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是用心灵来感受这种永不衰竭的精神和信念!将西柏坡精神渗透到骨子里、融入到血液中,让西柏坡精神成为自我精神意志的无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柏坡红色之旅,就是对精神和灵魂的一次洗涤、一次陶冶、一次净化。
重温中国革命的那一段段历史,长征、三大战役以及其他艰苦卓绝的革命过程中,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愿意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做一件在某些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能够一往无前无畏无惧前仆后继义无反顾?一个普通革命者的驱动力来自哪里?就在于他将自己的生活、未来、幸福的希望与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与革命的目标捆绑在了一起!如此才能组建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才能释放无以匹敌的能量!
而我们,生于改革开放之初,与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共同成长,在充满历史机遇的新世纪步入社会,在全国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大潮中,应该有着怎样的驱动力?我想,如果我们能将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主动地选择加入这个命运共同体并努力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那么我们就拥有了见证民族伟大复兴并在其中充当小小推手的机会。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哪怕一丁点细微的价值,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因为我们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我!
对于我们海事航标工作者,面对目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航运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责任与义务相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勇于争先,敢于胜利,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航标管理水平、实现海事航标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而不懈努力!
走进革命圣地,重温入党誓词
2009年11月7日,出入境管理处以“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永葆革命本色”为主题,组织全体民警到革命圣地西柏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此次活动由杨素金处长和曹军英政委带队,全体民警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老一辈中央领导故居,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重温入党誓词。
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幕幕恢弘的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令全体民警异常振奋;讲解员一次次动情的解说,让全体民警接受着心灵的洗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在曹军英政委的领誓下,全体民警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通过参观学习,让全体民警了解到西柏坡走过的光辉历史,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领会到“两个务必”的深刻含义。民警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全局观念,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
来到当年中央机关做在地,走进“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看着眼前简陋的办公设施,凝望着当年简朴的会场,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党员们的思绪回到了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历史画卷中。走进西柏坡纪念馆,在一幅幅前辈们浴血奋战和老区人民拥军支前的照片前,党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家切身感受到,西柏坡是老一辈革命家‘进京赶考’的起点,也是新时期党员干部‘思想回炉’的圣地,我们有责任真真切切地走进西柏坡的精神世界,七月二日,在社长、党委副书记杨锦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冒着炎炎烈日,来到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西柏坡纪念馆以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的旧居等。大家认真听取了解说员的讲解,对我们党在当年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打败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革命精神感到由衷地敬意,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和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工作环境,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指示精神。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杨锦社长及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面对党旗,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再次向党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党员们的精神和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和洗礼。
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出西柏坡,党员们精神得到振奋,心灵得到净化。同志们纷纷表示,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安工作、公安队伍建设尤其是公安文化出版事业努力奋斗。
将党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在党的第89个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河北公安边防总队教导大队全体官兵来到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广大官兵重温了入党誓词,面对党旗进行了庄严的宣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官兵们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领导人旧址等。
在建党89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全体干警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举行了集体宣誓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广大党员一致表示,要牢记两个“务必”,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检察工作中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恪守“忠诚、公正、清廉、文明”检察职业道德,坚持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目标,为党旗增光添彩,为全面推进我院检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公信力、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主题实践活动,干警们加深了对老一辈革命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精神的理解,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新中国检察官的光荣与自豪,坚定了干警们为检察事业奉献青春的决心和信心。干警们一致表示,作为新时期的青年警察官,要提高思想认识,在实际工作中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做时代的先锋,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为昌平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门头沟区检察院组织女检察干警及女工作人员到河北省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在西柏坡纪念馆女检察干警深切缅怀了为新中国解放而浴血奋斗的革命先烈们,更为他们为追求理想与正义而敢于承担、勇于牺牲的奋斗精神而激励。“留在哪里都是故乡”,这是萧明华烈士(女)在台湾就义前留给家人的遗言,寄托着烈士对祖国必将统一的信念,也激发着这些新时代检察官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而积极奉献的勇气和决心。在中共中央旧址,女检察干警为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精神所震撼。她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和谦虚谨慎的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检察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各项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7月1日是党的89岁生日,也是每个党员的节日。“七一”前夕,怀着对党的忠诚、热爱和对困难党员同志的关爱之情,义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和党支部积极响应区委的号召,到该院挂钩村夏郢镇保安村走访和慰问困难老党员。
6月29日上午,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梁雅彬、政工科科长潘健华在夏郢镇党委书记莫靖华的带领下来到该村村委会,给家庭生活困难的3名老党员送去了慰问金和粮油等食品,向他们表达了节日的问候和党的温暖和关怀。走访慰问中,梁院长与各位老党员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广泛听取了老党员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进一步从生活上关心照顾离退休党员,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同时感谢他们对法院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老党员们十分感谢院领导们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去探望,使他们再次深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
七一前夕 《国际歌》声起 七一前夕,我校全体共产党员汇聚在会议室,一起唱响了《国际歌》,用英特纳雄耐尔的信念再一次重温了《国际歌》的含义。大家面对鲜红的党旗,望着那金光灿灿的镰刀和锤子,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历史使命。 全体党员按照严格的程序吸纳了两名建党积极分子为中共预备党员,审议通过两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并一致同意报请上级党委批准。 接着,学校党支部组织委员、张啸龙副校长主持了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全体党员随着新党员铿锵有力的誓言,使自己的思想灵魂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学校党支部书记唐建平校长在讲话中说,我们在组织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不说明我们思想上已经加入了共产党。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必须严格践行入党誓言,在平凡的岗位上,就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就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努力为党做好工作;就要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党的最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唐书记最后要求大家要加强学习,牢记党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纪律性,服从组织分配;增强组织观念,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和开展的组织活动;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以党建促改革,促发展、促稳定,用一个党员的标准、用实际的行动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
|
6月24日,沁水县委书记常国荣深入郑庄镇亲切看望和慰问困难老党员,为他们送去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沁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史小林陪同慰问。
孔必村老党员陈洪彪,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2年,工作一直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如今患病身体状况不好,家庭生活困难,常国荣坐在炕头和老人促膝交谈,关心他家里目前的生活情况,对他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予以高度赞扬,勉励他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早日走出困境。亲切的话语、诚挚的问候,使陈洪彪倍感激动。
党的关怀暖人心。常国荣来到西郎村困难老党员赵秀兰家,详细了解她的家庭、生活和身体状况,向她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金,嘱咐老人要保重身体、放宽身心、安享晚年,日子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常书记和蔼可亲的形象,“亲民、爱民、为民”的举动,滋润着赵秀兰老人的心,老人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
常国荣衷心感谢广大老党员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希望老党员们继续关心和支持村“两委”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关心老党员的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供稿:涛林)
6月30日,在党的第87个生日来临之即,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田升和党组书记王益金、副检察长张伟东率领部分干警,来到定点帮扶的头屯河街道办事处新立社区、火车西站街道办事处乾元社区、西园社区等社区走访慰问,为4名贫困老党员送去干警们捐赠的800元慰问金和大米清油等慰问品,使老人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干警的爱心。
据悉,该院于2007年初与新立社区、乾元社区、西园社区结成帮扶对子。一年来,检察院全体干警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有50多年党龄的头区人大代表冯松芝老人家,检察长田升详细了解了她家的生活情况,询问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冯松芝告诉检察长,党和政府对她非常照顾,尽管经济上有一定困难,但她生活得很幸福。临别时,检察长嘱咐冯松芝,有困难时一定要及时和社区联系,大家都会尽力帮助她的。接过慰问金,冯松芝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离开冯家时,检察长告诉冯松芝,以后还会常来看望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