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义马市人民检察院网站!
理论研究 首页 理论研究
以检察工作创新推社会管理创新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18日 被阅览数: 2689 次 来源:

   近年来,义马市检察院积极大胆创新思路,落实创新措施,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载体,通过搭建硬件支撑、软件运作、检察长接访、短信群发互动“四个平台”,形成了电子化监督、网络化管理、风险评估化解、民生检察服务 “四套机制”,以检察工作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搭建硬件支撑平台    健全电子化监督机制

   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装备的强力支撑。2008年义马市检察院驻所检察室建成了覆盖全所各个点面的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录像。

监控设备与办公室电脑并机联网,使主管领导及驻所检察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掌握各监室在押人员活动情况、各个工作岗位执法人员工作情况。日常管理电子化,即建立了在押人员、监外执行人员以及驻所日志等电子档案,所有驻所信息一并“入机”、“上网”,实现了日常管理和监督的信息化、电子化。

        搭建软件运作平台  形成网络化管理机制

  如果说硬件设施的投入,为提高检察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那么对硬件优势作用的充分开发利用则实现了检察工作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的转轨。义马市检察院聘请专业人员专门开发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就是对这种优势作用的聚焦和放大。 “行贿犯罪档案”俗称“行贿黑名单”,是指在某些贿赂犯罪比较严重的领域,检察机关将行贿人名单收集“入册”。 义马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建立的行贿犯罪档案库,收集了2001年以来,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经人民法院裁判的发生各个领域的个人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介绍贿赂犯罪案件的档案。而只要在电脑里输入参标单位及其法人的名字,就可以查到其有无“行贿”前科。

         搭建“检察长接访”平台  形成风险评估化解机制

    “检察长接访”是义马市检察院继“预约接访制”、“点名接访制”后的又一举措。该院把每个月的26日定为检察长接访日,对每一位来访人员,无论事件大小,检察长都耐心听完他们反映情况,仔细认真地阅读材料。能当场解决的当场给予答复意见,不能当场解决的也做好笔录,并移交相关部门。同时,对于本院受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进行风险评估,都按照“轻微、一般、较重、重大、敏感”的五级风险情况,划分为“绿、黄、红”三种警戒等级,加强对“不批捕、不起诉、不立案、不赔偿、不抗诉、撤案”六种情况的风险评估预警。2009年义马检察院把这种强化风险评估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始终,采取“步步评估,环环调解”的模式,依法妥善处理了一起涉及三个民族十余人的聚众斗殴案件。达到了双方当事人的满意,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李文慧的高度赞扬

       搭建“短信群发互动”平台  形成民生检察服务机制。

    2010年2月份,检察长水宝泉要求,侦查监督部门要根据每月办理案件的实际情况对某类比较突出的,有警示意义的案件进行整理后,通过“MAS”系统向社会发布公益性短信,提醒市民在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进行注意。目前已向社会发布案例短信三万人次,廉政短信二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以为是商业广告短信,没想到竟然是检察机关发的警示信息。”群众对此做法颇为赞赏,有市民打电话告诉办公室,说这种以短信提示的方式,让人觉得很是亲切、新颖,一下子就拉近了检察机关与市民之间的距离。而信息平台的使用也不仅仅限于案件,该院纪检组以此为契机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形式,开通了廉政短信教育直通车。意在利用手机短信覆盖面广,学习方便,警示效果好等特点,给广大检察干警以警醒,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另     外,该院大力开展“创新创优创精品”活动,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创精品工程的态度,认真开展每项工作,认真办理每起案件,使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短短三年来,多项创新项目入选三门峡市检察院“十大精品”工作,共获得各类集体、个人荣誉140多项,其中驻所检察室一年内连续捧得“国家二级规范化建设驻所检察室”、“国家一级规范化建设驻所检察室”两项国家级荣誉。全国先后有三十余个省地县检察院慕名来参观学习,被誉为规范化检察室的“孵化器”。

------分隔线----------------------------